不用抗老,你可以慢老

老了,只能一年比一年胖,一年比一年體力差、脾氣壞嗎?

也許你覺得老了就進入另一個國度。進入老年之國後,每一年都更胖、動作更慢、體力更差,失去聽力、視力,頭髮愈來愈少,擔心更多病痛的折磨,脾氣愈來愈壞,個性愈來愈頑固。

你當然可以進入那個國度,畢竟多數人都是如此,但是也可以告訴自己的身體,你可以慢一點,因為接下來的人生你要過「存下來老」的生活,你不會得什麼大病,旅行、追夢、滑雪、衝浪、創業……,想做什麼都成。

有些人認為,這是痴人說夢的廣告詞。因為老化天注定,遺傳密碼決定一切。也有人認為後天環境影響了老化,例如去同學會時,看到老態龍鍾或疾病纏身的同學,你心裡會這樣解釋:「他應該都沒在運動」、「她可能太愛吃甜食了,」或「他家裡遇到一些難關,心裡有些問題過不去」等。

其實,先天和後天、基因和環境都一樣重要,而且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還複雜地交互作用,例如命運如果給你挫折如同「檸檬」,但你對命運的安排如何因應?打成爽口的檸檬汁或是吞下苦澀的檸檬,對老化的影響當然深遠。

而且科學研究有了新突破,染色體末端像保護套的端粒(telomere),會隨著你怎麼吃、怎麼動、怎麼想,影響長短,也就是影響老化的速度。

我有個經驗見證慢老。接近30歲時,覺得需要建立個運動習慣,同事都在公司附近跳有氧舞舞蹈,我就跟著去。

我是新生,被安排老師面前第一排,沒想到跳沒多久,眼前一黑,我就默默挪到教室後面扶著牆蹲下來。等到覺得好多了,我又回原位跳,但不一會兒又眼前一黑,我再度默默地挪到教室後面,然後就離開教室了。原因可能是我心跳跳動過快或不規律,心臟打出來的血量不平均所致。

前一陣子有朋友邀請我去跳Zumba。一開始,也先跟老師說可能會有這情形,如果我離開,請不要介意。但這次,音樂聲音也大,但這次我卻可以從頭跳到尾,還很享受這次運動。我才發現,原來我50歲時的體力比20幾歲時好。

慢老的過程並不是要你彷彿進入海軍陸戰隊,咬緊牙關拼命訓練,而是由運動、飲食、睡眠、生活、防病、情緒等6大基本面,以最新科學為根據,從外而內、從內而外,重新建立全新的飲食、運動、睡眠、生活和面對自己的方法。

而慢老的原則是科學的,生活的、和實踐的。

到了這年紀,一大堆同齡的朋友喜歡分享養生保健訊息,但群組裡訊息常常是來路不明甚至可疑的。《慢老》這本書都是立基於科學的最新研究,至少是目前值得信賴的。

但科學要用出來。和朋友聚會也常聽朋友說,哪些可以吃、哪些不能吃,其實我的想法和做法是都可以吃,只是需要一點技術,《慢老》這本書就是分享這些技術。

知道是一回事,做又是另一回事。例如身為瑜珈老師,我當然知道窩在沙發上看手機不好,但如果我回家還是常這樣做,不也是常腰酸背痛。所以勇於實踐是慢老的第三個原則。

也許你會說,自己是身不由己。例如台灣工時排名全球前幾名,扣掉工作、睡眠時間,根本沒有時間運動。長工時也導致多數上班族長時間久坐不動,慢性病容易纏身。身為三明治世代,上有老父老母要照顧,下有晚熟的兒女照料。這些都是真的,但有沒有可能在這些限制下,把方法找出來,嚴肅地面對一直以來輕忽的事,好好的吃、好好的睡、好好的動,並勇於實踐。

其實我很不喜歡許多人或媒體對老的描述,例如抗老,顯現的是「老」是要與之為敵、與之對抗的狀態。不只美魔女,還追求逆齡、凍齡,甚至童顏,只要久未露面的女明星就說人家崩壞,那你拿歲月怎麼辦?

如果我們每天看起來不錯、感覺也不錯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也做對自己好的事,也喜歡這樣的自己,和歲月做朋友,這樣的老有什麼不好?

也許往前幾代看,比較難看到老得好的典範或樣貌,可以對自己說「我以後老的時候要像他這樣」,因此我認為,要從我們這代做起,自己做自己的典範,告訴大家:不用抗老,可以慢老。

雖然老化不可逆,死亡也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, 我們都要設法在壽終正寢前,讓自己健康快樂,享受生命,活得神采奕奕,日日活成期望中的那個你,我們一起慢慢老。
    
本文摘自《慢老:改變對減肥、運動、睡眠的觀念,從日常養成保持活力不顯老的習慣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